6月以來,高溫天氣席卷北半球,歐洲多國迎來多輪高溫炙烤天氣。隨著極端高溫天氣席卷歐洲大陸,空調、熱泵等原本被視為“非必需品”的家用電器,正悄然改變部分歐洲家庭的消費結構。
西歐經歷“最熱”六月
入夏以來,歐洲多國發布高溫預警。6月底意大利多個城市進入“高溫紅色警報”狀態,羅馬等城市甚至發布了連續3天的高溫紅色預警。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埃武拉地區的小城莫拉,6月29日測得最高氣溫達到46.6℃,創下葡萄牙6月份高溫紀錄。6月28日,西班牙南部一地出現46℃的極端高溫。
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7月9日發布報告指出,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,西歐地區則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。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·納利斯表示,西歐在6月中旬和6月底分別經歷了兩輪極為強烈的熱浪,熱浪發生時間之早,強度之高都極為罕見。
空調“闖入”歐洲家庭
與氣溫飆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歐洲國家空調普及率依舊遠低于其他地區主要經濟體。據了解,整個歐洲僅有約20%的家庭配備制冷設備,英國為5%,德國僅3%。當酷暑日益常態化時,歐洲居民對制冷產品的需求也悄然上升。
在德國斯圖加特一家連鎖電器賣場,多款空調機型貼出“售罄”標簽。“歐洲開始真正需要空調了。過去,空調被視為奢侈品,現在成了不少家庭的生活剛需。”德國空調安裝商馬克·施密茨說,他的訂單已排至8月底。
空調“闖入”歐洲家庭,并非只因氣溫升高,更是一場觀念與現實的博弈。德國一臺1.5匹空調的售價在600歐元至800歐元,但安裝費用超過1500歐元,而且須經過物業審批,手續繁瑣。對眾多租房者而言,安裝空調不僅要獲得房東許可,搬家時還需恢復原狀,無形中抬高了空調使用門檻。
歐洲大量老舊建筑缺乏空調預設管道,也成為推廣難題。出于建筑立面保護考慮,許多歷史建筑禁止安裝室外機。即便完成安裝,后續使用產生的高昂電費也不容忽視。柏林居民馬庫斯打趣道:“開三個月空調的錢,夠給孩子報半年足球班了。”
環保理念、住房結構、消費能力與極端天氣等多重因素正在撬動歐洲市場對節能高效、高性價比家電的需求大門。
中國家電企業在歐洲迎新機遇
需求激增直接反映在外貿數據上。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數據顯示,2025年1至5月,中國空調對歐盟和英國的出口額達13.88億美元,同比增長20.25%;出口量達796.82萬臺,同比增長20.14%。“均價在持續上行,說明高端化趨勢顯著。”該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說。
企業層面同樣感受到了這股“熱浪”。海信歐洲公司空調產品線總經理馮雪芝說,2025年上半年,海信空調在意大利、匈牙利、西班牙等多國市場銷量實現顯著增長。其中,匈牙利銷量同比翻番,意大利增長超20%,西班牙線上銷量同比增長約42%。
格力電器方面介紹,其空調產品目前已進入歐洲48個國家,搭載人工智能與節能技術的機型在歐銷量持續增長。美的集團則披露,今年上半年該集團空調在歐洲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5%,其中法國市場增長達68%。
“極端氣候正推動空調消費從‘應急型’向‘常態化’轉變,年輕家庭與中產群體成為增長主力。”馮雪芝說。
業內人士指出,盡管高溫天氣短期內推動了空調等產品銷量激增,但歐洲市場始終以高門檻、高標準著稱,真正的長期機會來自綠色適配、智能升級與品牌建立的多重發力。
目前,A++及以上能效等級的產品已成為歐洲家電市場的主流要求。徐東生表示,歐洲在碳排放、生態設計、微塑料控制等方面不斷出臺新規,對產品的綠色低碳屬性提出更高要求。“中國企業在環保制冷劑、節能算法等關鍵領域具備堅實的技術積累,能夠及時推出符合歐盟標準的產品,顯示出較強的響應和轉化能力。”
“歐洲市場對能效和環保要求非常高,這對我們產品的設計和技術提出了更高標準。”馮雪芝表示,公司圍繞高能效、低碳和空氣健康持續投入,以適應歐洲消費者對節能與空氣質量的雙重關注。同時,他也坦言,中國家電品牌在歐洲市場起步較晚,品牌認知尚在建立過程中。為此,企業一方面正加強與本地渠道、電商平臺的合作,另一方面通過體育賽事贊助等方式提高可見度。
特約撰稿:歐時 夏瑩
來源:新民晚報 作者:歐時,夏瑩